天下监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天下监狱
安徽:穿越高墙的爱
2006-07-14 字体:[ ] 浏览次数:

 

       4月27日,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省铜陵监狱食堂大厅内亲情荡漾。正在参加铜陵监狱第四届服刑改造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监狱干警和服刑人员,久久沉浸在服刑人员田德华的妻子黄会萍讲述的真情故事中。
  那也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当时还是一名军人的田德华兴冲冲地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一条两旁开满黄灿灿油菜花的小径上。匆忙中,他撞倒了黄会萍。正是这颇有戏剧性的一撞,擦出了两个人心中爱的火花。1995年,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的婚礼是简朴的,没有婚车,没有鲜花,没有酒宴,只在战友之间分发了些喜糖。
  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黄会萍体会更多的是分离,从恋爱到结婚的十余年间,真正与丈夫在一起的时间不足一年。但她理解自己的丈夫,希望他能在部队建功立业,她因为他而骄傲。
  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的田德华,18岁那年意气风发地走进军营,他一心一意想在部队干出自己的事业。事实也是如此,军事比赛前三名里总有他的名字,开展文娱活动数他最活跃,首长们的表扬,战友们的羡慕,家人的鼓励,使他对前途充满了憧憬,同时也有些飘飘然起来。1995年,他被作为所在部队唯一的一名战士选送去一所士官学校。两年后毕业回到部队,他成为一名团部文书。此时的他,正所谓春风得意。
  与此同时,境外敌对势力也瞄上了这位青春得意、涉世未深而又掌握诸多军事机密的现役军人。通过几次接触,对方几次“豪爽”的解囊相助,田德华完全被他们的一掷千金折服了。他从一名共和国最可爱的人变成了一个泄露军事机密的罪犯。
  1998年6月21日,对于黄会萍来说,那是一个让她肝肠寸断的日子。田德华因泄露军事机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军人―――囚犯”,如此强烈的反差,黄会萍难以理解,也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她几天几夜水米未进,终日以泪洗面,神情恍惚,终因伤心过度导致流产。她悲叹自己为什么这样命苦,怨恨田德华为什么这样浑,她甚至绝望地想到了死。在怨恨和痛苦中她也想过,自己当年才28岁,今后生活的路还很长很长,难道就这样背着一个犯人妻子的名声生活下去吗?自己有义务去承担因他犯罪所招致的种种灾难吗?也许离婚是最好的解脱。
  然而,当黄会萍在审判庭上看到那个形容枯槁、双目透满了绝望的田德华时,她的心软了。她知道,这个时候他更需要关怀和安慰。当田德华就要被带上囚车时,黄会萍泣不成声:“只要我不倒下,你就没有理由倒下……我等你!”
  选择等,对黄会萍来说无疑就是选择了对生活苦难的独自承受。面对种种闲言碎语以及难以言说的世俗压力,黄会萍坚强地站了起来。田德华被送到铜陵监狱服刑改造后,黄会萍舍弃了在上海浦东的一份待遇不薄的工作,来到了铜陵一家服装厂打工,以便每个月的探监日都能见到田德华。
  黄会萍来监狱的次数多了,她发现监狱的民警不仅对她没有任何歧视,反而像自家亲戚一样热情。记得第一次探监时,由于来得太早,接见楼民警胡敬芝见她徘徊在监狱门口,便主动和她打招呼,并将她送到接见室,沏上一杯热茶。多么好的民警啊!黄会萍在写给田德华的信中细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希望他好好改造,用优异的改造成绩回报监狱民警。
  穿越高墙内外的挚爱重新点燃了田德华的生命之灯,当初沉默不语的他重新活泼开朗起来。他充分发挥自己在部队练就的一技之长,创作相声小品等作品,反映监狱民警与服刑人员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他参加创作和演出的演讲、相声小品先后十余次获得狱内活动一等奖,其中《愧为人父》、《旧照片新感觉》等作品在监内外均获得好评。在服刑5年的历程中,共被记功7次、表扬11次,合计减刑三年零六个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根据田德华的特殊情况,铜陵监狱实行人性化教育改造,于1999年破格给他待遇,让他与妻子每月有两次同居机会。期间,让黄会萍烦恼的是隔三差五地有人上门来说亲,弄得全家人都不安宁。为了表明自己的心志,更重要的是为了让田德华解除后顾之忧,黄会萍十分渴望能生一个孩子。在一次接见中,黄会萍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田德华,田德华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并劝妻子不要再给民警添麻烦了。他们的谈话被监听民警听到后,迅速向上级作了汇报,监狱副政委孔国荃对此十分关心,认为这对于促进田德华的改造意义非同一般。就这样,在铜陵监狱和地方政府的协力帮助下,2001年金秋十月,黄会萍与田德华之间穿越高墙的爱终于有了结晶―――他们活泼可爱的女儿降生了。如今,对于失去自由的田德华来说,生活为他敞开了另一扇门:在五年来的监狱改造生活中,民警的帮助,妻子的默默奉献,加上自己的努力,他不仅收获了自己的女儿,更收获了人生的真谛:珍惜生活、珍惜爱情、珍惜自由……
  

转自《安徽日报》


本报记者林春生李军本报通讯员尹军
分享到
x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