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监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天下监狱
改革开放三十年 监狱系统保稳定促和谐
2008-08-17 字体:[ ] 浏览次数:

        (四川新闻网实习记者 姚燕)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省监狱系统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而显著的成绩,监狱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生产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管理日益规范完善,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有了极大提高,为维护四川省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监管改造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自1978年至2007年30年来,全省监狱共收押罪犯689194人,成功改造罪犯644745人,罪犯脱逃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89%下降为2007年的0.001%,发案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6%下降为2007年的0.001%,重新犯罪率2007年统计数据为17.41%。刑罚执行工作也得到稳步推进。自1978年以来,我省监狱共办理服刑人员减刑397680人次;自1982年以来,我省监狱共办理假释18083人;自1999年以来我省监狱共办理服刑人员保外就医2856人。

  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四川监狱管理局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饮食、卫生、环境三方面不断提高罪犯的生活状态。加强监狱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70-80年代,我省各监狱罪犯食堂生活设施非常简陋,仅仅是使用的泥灶铁锅煮饭,手工刀切炒菜。2003年,省局在全省监狱系统开展了罪犯食堂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制定了《标准化罪犯食堂达标指南》,以及相关的职责制度,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发放等重要环节上严格把关,还新建立了如食品留偿样制度、食物操作流程制度、物品消毒制度、罪犯食堂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度等。许多多数单位都配置了冰柜箱、改新建了粮仓、增添了防蝇和通风设备。对炊台、地面、墙壁用磁砖进行了整改,设置了专用洗菜池,为炊事员制作了工作服,有的还添置了消毒柜,已发展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操作。搞好饮食卫生工作,减少疾病发生,保障罪犯的基本生活,为维护监管安全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医疗卫生及防疫工作成绩斐然。目前,全省监狱系统共有各类监狱医疗机构68个,其中病犯监狱1所,监狱医院36所、监狱卫生所3所,监区卫生所28所,共有罪犯病床1424张,罪犯每千人有床位18.19张,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全省监狱医疗机构年平均门诊诊治罪犯20余万人次,收住院病犯5千余人次,较好地满足了罪犯的基本医疗需要。并且,罪犯医疗经费标准逐步提高。84年罪犯医药费为2.5元/人月,94年为3元/人月,97年为8元/人月,2008年提高到18元/人月。不仅如此,各监狱还通过生产收益对罪犯医药费进行补贴,近年全省每年补贴罪犯医药费500多万元。从2003年起,还对监狱系统近7000名患肺结核病罪犯实施了免费抗结核病治疗。经过几年的努力,患病率明显下降,治愈率逐年提高,患病率由4—5%降为1%,治愈率达到了85—90%,有效控制了结核病在监狱的传播。

  关注生活环境,努力环保治污。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监狱系统从未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全省监狱系统共投入污染治理资金约1.2亿。2000年参加国家的零点行动污染治理达标计划,完成25个省控重点污染源治理和关停,共投入资金1500万元。完成国控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工程会东铅锌矿尾矿废渣治理工程,共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新的尾矿库。累计完成治理和关停省控重点污染源共31个。基本完成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和关停,实现全省监狱工业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累计完成64个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执行,确保监狱不产生新的污染。2006年完成3个省控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和关停,其中省局拨专款50万元用于成都监狱污水治理工程;2007年完成2个限期治理工程,总投资306万元全部由省财政划拨专项资金。

  再塑人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自1978年以来,罪犯文化教育工作成绩斐然,为提高罪犯文化素质,促进改造做出重大贡献。累积完成扫盲156365人,脱盲率达到75.6%;开展小学教育246768人,获得证率达67.9%;开展初中教育89318人,获证率达47.2%;开展高中教育6985人,获证率达6.5%;开展大专及以上教育1471人,获证率达24.5%。同时,监狱积极开展罪犯职业教育,使罪犯能够学到劳动技能,彻底改过自新,改革开放30年来共开展岗位培训669814人,获证率达73%;开展职业培训153102人,获证率达60.1%。改革开放30年来先后建设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3个,省级现代化文明监狱21个,文明监区341个,评选省级改造积极分子12382人,监狱级改造积极分子120699人。

  随着罪犯文化素质的提高,监狱生产技术和产品产值也迈上了新台阶,为四川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30年来,我省监狱生产累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01亿元,生产原煤6018万吨、石棉41万吨、电锌41万吨、生铁54万吨、水泥976万吨、砖523925万块、汽车配件14亿元、机床32050台以及大量的粮食、茶叶等。历经30年风雨,年度工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5亿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22.8亿元。名牌产品数量不断增多。同时,监狱管理局积极开展质量体系认证,不断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努力争创名牌产品。获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由1993年第一届的1个增加到了2007年第八届的攀西监狱凉山牌锌锭、川北监狱玉皇牌普通硅酸盐水泥、川东监狱西立牌膜片弹簧离合器、雅安监狱川甲牌汽车传动轴总成、雅安监狱川甲牌汽车前轴、成都监狱M7130C/CM卧轴矩台平面磨床、华蓥监狱世鼎牌普通硅酸盐水泥等7个。

  30年来,科技工作硕果累累,486项科技成果获得部、省、局级各种奖励,30项科技成果取得国家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102项科技项目列入科技部、国家司法部和省科技厅和省经委科技项目计划,获得资金支持238万元。编辑出版了49期《监狱科技信息》,刊发科技信息800余条。2002年四川省监狱系统科协获得由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科技进步累计新增产值4.49亿元,创经济效益2.67亿元。劳务加工业快速发展。我省劳务加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展初期的盲目引进项目、项目少、规模小、品种杂、效益低、无序发展到不断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劳务加工项目管理制度,劳务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项目增多、从业人员增加、效益提高,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7年,全省监狱系统从事劳务加工的监狱数量由11个增加到了37个、从业人员从2357人增加到38139人、劳务加工项目由19个增加到190多个、人均月收入由193元提高到406元。2007年实现劳务加工总收入1.86亿元,为1998年的34倍,年均增长达48%。

分享到
x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